文章目录[隐藏]
改革开放后,广东地区成为中国对外经贸往来主要集散地,而深圳地区更是中国看向世界的窗口。
短短十几年时间,深圳从当年那个荒无人烟的小渔村,飞速成长为一个国家化大都市。
1991年,深圳火车站修建完毕,并有幸请到了邓小平同志题词。
但是邓小平却只书写了“深圳”二字,少了一个“站”字,这究竟是为何?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字
1984年1月24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的邓小平同志开始了自己对广东各大城市的巡视,以检验这些年来广东地区改革开放成果。
1月24日,邓小平首先来到深圳地区,看着深圳这些年的飞速变化,邓小平心里由衷地感到高兴。
不过,当深圳市委书记、市长在向他汇报完毕深圳的发展情况时,邓小平始终没有发言做出评断。
汇报过后,市领导们有些着急,希望邓小平同志给出指导意见,不过邓小平却表示:“你们说的我都记住了,但深圳的发展还在未来,你们要继续努力,我暂不发表意见,将来还会再来。”
实际上,邓小平的内心对深圳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他不希望自己的指导和夸赞影响这座城市的发展进程。
几天后,邓小平来到了第二站珠海进行考察。
临走之前,邓小平亲自为珠海题字“珠海经济特区好”。
消息传到深圳领导们的耳中,众人便开始合计:“能不能请邓小平也对深圳的发展题个字?看看这些年的发展有没有及格。”
做下决定后,深圳市迅速派出人员,去寻找正在广州视察工作的邓小平,希望请他给深圳留个字。
2月1日,邓小平经过仔细考虑,挥笔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再写落款日期时,邓小平特地将时间写成了视察深圳时的1月26日。
其实,邓小平能够为深圳写下这样一幅字是很不容易的,毕竟当时国内对于改革开放仍然存在不同的意见,邓小平写下这样的话,不仅是肯定了深圳人民这些年的努力,也是对整个广东地区、全国范围内改革开放事业的肯定,同时也对经济特区的争论问题做了权威性和实践性的总结。
2月2日,这天正好是大年初一。
邓小平将自己为深圳题写的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进行了公开发表。
全国各大媒体平台都在利用黄金时段进行转播,就连香港的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反复播放。
此次题字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尤其是在广东施行经济开放的城市。
不过要说反应最大的当然还是深圳,邓小平的认可对深圳特区上下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
在此之前,深圳饱受外界指指点点,不少人指责深圳的发展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在这样的环境中,深圳只能一边顶着外界的舆论压力,一边埋头搞建设。
现如今深圳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有邓小平总书记的亲自肯定,深圳人民终于放下了长久以来一直悬着的心,开始更加发愤图强搞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对深圳的题字,是他首次公开对深圳发表的评判,而在日后的岁月中,他曾不止一次对深圳的工作进行过表态。
每次来到深圳,邓小平总会对这里的发展变化竖起大拇指。
可以说,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的鼓励与支持。
所以当深圳的新火车站修建完成后,深圳第一时间便想到了请邓小平同志为车站题字。
请邓小平为火车站题字
在此之前,深圳罗湖火车站一直是深圳的铁路标志站台,也是中国内地南大门的重要口岸,在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在改革开放之前,罗湖火车站的并未承载过多的交通运输任务,主要负责的就是香港与中国内地之间的进出口物资转运,特别是大陆向香港提供的各种生活物资。
因此,这一时期的罗湖火车站设施非常落后,车站也非常陈旧。
不过进入八十年代末期之后,距离香港回归已经剩下不到十年时间,罗湖火车站作为中国内地南大门之一,让香港同胞和外国友人看到这样一个陈旧萧条的南大门,终究会给他们留下不良印象。
于是深圳政府便向中央申请了深圳新火车站的修建。
经过中央批转,深圳火车站于1989年11于23日正式破土动工。
深圳市委书记、市长高度重视此事,两位领导更是亲任火车站建设项目的小组组长。
因为深圳火车站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交通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深圳人民想要全中国看到深圳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也想为接下来的香港回归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在深圳市政府、铁路部门、施工单位、各行各业深圳百姓的努力下,深圳火车站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已经基本完成。
1991年初,深圳市市长李灝来到火车站巡视工程进度,火车站建设人员便借机邀请他为新火车站题名。
按照以往的惯例,城市铁路站台的题字工作都会由一些具有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人来做。
不过李灝却表示:“我写不合适,如果邓小平同志能够为深圳火车站题字就好了。”
此言一出,顿时引来所有人的拍手称快。
只不过早在1990年4月,邓小平同志便辞去了最后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从中共中央领导班子中脱离出来。
在那之后,邓小平很少再为各个地方题词。
深圳火车站的题字工作真的能够请来邓小平同志吗?
所有人都不敢确定,不过深圳市做了最大的努力。
李灝曾经在北京中央机关国务院秘书处工作过一段时间,在深圳火车站修建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之时,李灝寻求邓小平为深圳站题字一事也提上了日程。
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波折之下,李灝终于将“请邓小平帮忙为深圳站题字”的请求转达了出去。
最终,邓小平同志也欣然接受了这个邀请。
1991年4月底,正好在北京参加音像出版行业整顿工作的深圳宣传部部长吴松营,接到了李灝市长的电话。
“吴部长,邓小平同志同意了为深圳题写站名的事情,你从北京回来的时候跑一趟中央办公厅,把题字带回来。”
接到消息的吴松营也激动不已,第二天上午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中南海。
中央办公厅的同志审查过吴松营的证件后,把他带到了秘书局二楼的一间办公室。
此时邓小平同志并不在中央办公厅,负责接待的同志看着吴松营迫切的神情,便直接把题字拿了出来交给他。
只见在一张报纸大小的宣纸上,写着“深圳”两个大字,与之前深圳方面请求的“深圳站”题字略有出入。
同时纸上也没有邓小平同志的落款签名和日期,只有一份印有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公章的文件,上面清楚的说明:“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深圳火车站的题字。”
吴松营颤抖着双手在文件上签了字,紧接着秘书局的同志小心翼翼地把题字对折,连同文件一起封在一个公文袋中,郑重交到了吴松营的手中。
吴松营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将题字带了回去,不过邓小平为何在纸上仅仅题写“深圳”二字?这件事一直困扰着他。
只写“深圳”的缘由
回到下榻之处后,吴松营马上题字文件袋放在了行李箱的夹层之中,并收拾行李准备返回深圳。
当天中午,吴松营便抵达了广州,他没有做任何的停留,直接转乘大巴车、火车、公共汽车回到了深圳。
下公交车的时候,吴松营还未站定,不远处一位小偷便不怀好意地盯上了他。
因为吴松营对手中的行李箱实在太过紧张,让对方误以为箱子里有什么贵重物品。
小偷趁着下车人多混乱之际,一个箭步冲上前来,作势要夺取吴松营的行李箱。
吴松营当下心里一急,一股巨大的力量涌上双臂,死死地攥住行李箱把手,对着小偷狠狠一甩,小偷被甩出去几米远。
此时旁边的人见状立刻大喊:“抓小偷!”
那人马上朝着远处跑去,吴松营考虑到题字的重要性,头也不回地跑回了家中。
到了晚上,吴松营拨通了李灝的电话,将题字顺利带回来的消息告诉了他。
第二天一早,吴松营带着题字赶到李灝家中,李灝顾不上嘴里的早饭,马上接过题字并在书桌上铺展开来。
细细观摩了很长时间,李灝迟迟没有说话,他也在思考邓小平同志为何只写了“深圳”二字的原因。
良久之后,李灝与吴松营、秘书等人悄悄商讨起了邓小平同志的用意,并得出了一致结论。
他们认为,与“深圳站”相比,“深圳”二字更具代表性。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二字的含义远远超过其本身,它代表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当“深圳”被赋予了这样的意味时,它就不能“靠站”“停站”,而是应该始终保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冲锋精神,一直向前。
因此,邓小平同志题写“深圳”二字的意思,就是在鼓励深圳、鼓励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要一直不停地坚持下去、奋斗下去。
念及于此,在场几人无不大受感动,同时内心也激发出了无限力量。
紧接着,几人就“深圳”二字本身的书法水平也进行了一番赏析。
当时的邓小平同志已经将近90岁,但写出来的字仍旧苍劲有力。
唯有一点缺憾,“深”字下方的“木”字的那一捺稍微抖了一些,有点不太平衡。
几人都看出了这个问题,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最后还是吴松营部长小声地指了出来:“这一笔要是再低一点就完美了。”
众人听完顿时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李灝将题字小心封好,收藏了起来。
1991年国庆节,深圳火车站的建设工作仍旧在忙碌之中,工人们正在忙着最后的装修工程,为几天后的深圳火车站落成典礼做准备。
10月12日上午,当深圳市民路过火车站时,悄然发现车站顶部原本光秃秃的地方,已经被金光闪闪“深圳”二字所填补。
下午四点,深圳火车站客运大楼落成典礼正式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田纪云出席典礼并参与剪彩,国家铁道部部长李森茂、深圳市市长郑良玉上台致辞,国务院总理李鹏虽然没有赶上典礼,但特地抽空对深圳火车站进行了视察。
此外,广东军区负责人、广东省和港澳各界知名人士均出席了此次典礼。
很快典礼来到了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嘉宾对站台大堂中间的“深圳”二字进行揭幕,并正式向外界宣布,这是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站名。
一时间,现场掌声雷动,前来观礼的深圳市民激动不已。
1992年1月19日上午,邓小平南巡再一次来到深圳。
当他乘坐大巴车路过深圳站时,女儿邓林一眼就看见了远处车站大楼上镶嵌的“深圳”两个大字。
“父亲快看,那是您当年写下的字,大家都说写得好呢。”
邓小平同志闻言转过了头,目光望向远方的车站,露出了笑容。
结语
“深圳”与“深圳站”仅有一字之差,可代表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
后者单纯的意指深圳火车站,后者则包含了邓小平同志对于深圳、广东,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美好希冀与鼓励。
现如今距离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25年之久,但深圳火车站上方的“深圳”儿子仍在熠熠生辉,深圳的发展、中国的发展也在蒸蒸日上。
倘若邓小平同志冥冥中可以看到这一幕,想必也可以放心了。
原创文章,作者:发布专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iliaobaba.com/1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