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进入仕途后就被卷进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中。他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并不偏激,他主张汲取新法中合理的成分。也正因此,他成了新旧两派的敌对者,被排挤出汴京。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游人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可以看到不同的景象。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正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被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局部而已,带有片面性。
在很多时候,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难免会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和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读诗使人灵秀,读诗也是在读人生,读历史。让我们一起读诗,利用碎片时间,丰富自己。
原创文章,作者:发布专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iliaobaba.com/26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