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酣畅淋漓地享受一趟登山之旅,高高兴兴出发,平平安安回家,那么以下的注意事项,作为喜爱登山的朋友不可不知。
即使当下的团体登山有向导、协作帮忙背负装备与食物,但个人紧急装备仍应该视情况携带。
为了避免迷路,衍生山难问题,首先当然要有熟悉路况的领队,行前还需要充分准备地图资料,以及打听最新路况。
而领队是全体队员安全所系,一定得充分准备。
最后,队员必须谨守以下原则,方能拥有一趟安全又有趣的登山行程。
1、跟紧领队:
队伍拖太长,常首尾不能相应,甚至队伍分成好几段,都很容易发生意外。
因此少数人的队伍,一定得紧跟领队,若稍稍距离一小段路,须以呼喊能够相互连络,当作相隔距离的最大限度。
不论涉渡或林间行进,最好保持目视可及的距离,以便紧急照应。
遇到分岔路、崩塌地,或是必须涉水过溪等的困难地形,务必等全员到齐再一起通过。
有时因体力不济造成脱队,也绝不能落单,需有其他队员陪伴。
失温是中高海拔容易发生的危险,尤其会与高山症交互影响,不得不注意。
2、副领队殿后:
三人以上的队伍,尤其是多天的登山、徒步活动,体能差距逐渐显现,有时难免会分别行走,但每次行进间隔的休息,大家都得聚在一起。
领队必须交代队员到下次休息间的路况为何,何处有潜在危险,沿途水源可否安全饮用,且尽可能地让初学者者、体力较差的队员走中间。
高山活动,队员易有轻度失温状况,高海拔还更容易加上轻微的高山反应,这都会导致身体不适、判断力变差、体力减退。
有经验的领队在间隔休息时,要询问队员是否身体不适,另一方面也要从队员的面容、表情做判断,感觉有异,就要正副领队前后包夹、紧紧跟随,不要因队员否认自己身体异常,而放弃队长的专业直觉。
毕竟轻微发病的队员,可能已无法对自己身体状况做正确判断。
队伍中若没正式的副领队,则挑选熟悉路线的资深队员殿后,沿路催促落后的队员赶上,以确保众人的安全。
利用定点休息时观察队员体力状况,调整行进速度与装备分配,是确保队伍平安的要点。
3、队员分组要合理:
队员人数多,一路长蛇状的队伍,每人体力不同,必然让队伍分成数截,这不是很好的组织方式。
因此除了沿用领队在前,副领队在后的队伍编组外,为避免中间队伍发生状况,就要注意公共物品的分担,以及中间队员的分组。
将体能较差的队员所背负的公共用品,分给体能状况较好者,减轻其负担,其次,将行进速度相仿的队员分在同组,并严格要求这些小组队员,不可落单。
路上领队尽可能做出记号,让走在中间的队员,可沿路确认。
此外,想要达成安全登山的目标,还是需要训练队员研判地图、携带地图,出发前详细说明计划,使即使落后队员距离领队甚远,仍能依据地图抵达目的地。
4、万一脱队,原地待援:
许多例子显示,同样上升海拔高度800米的山径,健壮者四小时即可到达,脚力差的八小时才勉强走完。
因此登山经验越丰富、体力好者,常找不到同伴而陷入独攀;反之,资浅、入门者,却越来越难找可以同行指导的前辈。
因此建议对体能没自信者,最好参加折返行程,除增加磨练外,若不慎迷路,可在原路等待,不需慌忙乱跑。
另外,若领队确实在每次休息时都清点人数,也很快会发现有人脱队,并快速回头找人,尤其每一小时休息一次,走不了多远,回头找人很容易。
休息时清点人数,虽属理想状况,但社会登山团队,队员体能差距大,有时到用餐时间还不能将队伍凑齐,造成清点人数的困难,所以可携带无线电通讯工具。
使用无线电,约定联络时间,不过要注意,不一定得约在整点通讯,以免他队使用无线电造成干扰,以及信号死角处无讯号的情况。
不能因商业登山有向导带队,就完全忽视地图判读的重要性。
5、一旦自认为迷路,移动位置作记号:
每个登山队伍出发时,都应该各自携带可当识别标志的塑胶绳,塑胶绳便宜,且有红、蓝、橘等鲜明的颜色,上山绑东西很方便,临时鞋带、背包肩带断了能当修补材料。
万一迷路还能拿出来,切成小段沿路标记,不但能帮助队友找人,自己也能沿着路标找回,不过要注意,使用后记得取下,以免污染山区环境。
脱队迷路,原地待援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惊慌乱闯,试图自救反而容易引发危险,因此随身个人装备最好准备齐全,睡袋、睡垫、雨衣这些可遮雨与保暖,如果有登山帐的外帐,更能撑过寒夜与防止淋湿而失温。
野外饮水安全相当重要,不洁饮水易造成身体不适,让体能快速恶化。
6、个人紧急用品随身带:
在山区中活动,就算是近郊的山,个人紧急用品也一定要携带。
务必携带的物品包括一壶水、一餐份的干粮,若是多天期登山,则一天份的粮食里面应该有一餐是可以即食的,甚至要携带行动粮。
服装上即使是夏天也要携带雨衣与保暖外套,以符合海拔高度的保暖需求。
此外,不抽烟的人也要携带打火机,才有机会迷路时点火取暖、示警求救。
多天的行程中,瓦斯气罐每人都应该携带,必要时也要携带迷你炉头,可用于紧急点火。
手电筒、头灯更不可少,除了避免因天色昏暗而迷路外,也可以灯号作为求救讯号。
求救哨,也很重要,尤其铝合金高频求救哨,声音在山区可传两百米以上。
参加有组织的户外相关协会,能获得各种登山技术的教育训练,山区路况的信息与建议,甚至提供带领队伍的领导统御知识。
这些知识正是队伍能在山区碰到突发状况时,作为应变所用。反观没有登山计划的队伍,很容易发生队员三两人各自行动,并且对登山路线完全没概念,甚至抵达集合地点才发现有队员脱队发生意外。
原创文章,作者:发布专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iliaobaba.com/34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