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具被别的孩子玩(聪明家长都会这样处理)

孩子玩具被别的孩子玩()-1

你问我答本周问题

  大多数孩子都非常喜欢玩具,见到喜欢的玩具,有时会开心地玩上一整天。但当家里来了其他小朋友,爸爸妈妈把孩子的玩具拿给其他小朋友玩时,有时孩子就大哭大闹不愿意,或是抢过来,甚至发脾气把玩具摔坏。在幼儿园,孩子有时也会抢别人正在玩的玩具。这些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本周微信,小编与您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1. 擅自把孩子的玩具拿走——不是孩子的错!错在父母!

  很多父母认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于是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当家里来客人时,都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把孩子的玩具拿给别的小朋友,并且教育孩子应该分享。如果孩子大哭大闹,父母还会加以指责。在这里,我们想提醒父母:这不是孩子的错!错在父母!父母拿孩子的东西必须征得孩子的同意,即使出于教会孩子分享的动机,也不能强迫孩子分享。因为这是孩子的东西,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权利。

  父母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拿孩子的东西给别的小朋友分享,不仅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而且事实上也很难达到让孩子学会分享的教育目的。首先,自己的东西被拿走会给孩子带来一种不安全感。换一个角度来说,父母的这种行为让孩子患得患失,无形中强化了孩子的占有欲。当他们害怕自己的东西被抢走时,他们更容易选择把东西紧紧地攥在手心,不愿意分享给别人。其次,父母也给孩子做了“反面教材”,即可以不征求别人的意见,擅自拿别人的东西。很多父母会质问孩子:你怎么能抢别人的东西呢?殊不知,这种行为的习得有时来源于父母自身。

2. 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他指出,2~6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是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之一。也就是说,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认识世界也往往从“自我”出发。这是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普遍特点。因此,当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时,父母应该充分理解孩子,而不是训斥孩子 “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自私”“不就是一个玩具嘛,这么小气可不行”。当然,这并不代表这一阶段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只是更多的需要父母的引导。

  此外,孩子有心爱的东西是非常正常的。就像父母自己也有不愿意分享的东西。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为东西本身。虽然在父母眼里不过是一个玩具,但是孩子的世界很小,玩具对于孩子来说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孩子自己还没有玩够,或者害怕被弄坏的时候。也可能是因为不愿意分享给特定的对象,对某些小朋友不信任、不喜欢或者不熟悉,所以不愿意分享。还有的时候,是“嫉妒”,他们觉得爸爸妈妈似乎更爱别的小朋友,不爱自己了,所以出于生气不愿意分享。

  到底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分享,需要父母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宝贝,为什么不愿意呢?”“能跟爸爸妈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能告诉爸爸妈妈,你在担心什么吗?”

3. 和孩子协商,教会孩子沟通和协商

  了解孩子不愿意分享的原因后,父母可以进一步和孩子交流。

  如果孩子是出于对玩具的喜爱,父母可以和孩子商量“那你再玩一会,就给他(她)玩好吗?”“他(她)那里也有个不错的玩具,你们可以商量一下,交换着玩怎么样?”“原来你担心玩具被弄坏啊。那你就告诉他(她)原因,如果他(她)保证不弄坏,你就借给他玩怎么样?”“我有个好主意,你们俩一起玩这个玩具,不是很好吗?”有时换一种提问方式,也会起到不一样的效果,比如孩子不愿意接受“把布偶给妹妹玩”,但是如果父母问“我们来教妹妹玩这个布偶怎么样?”他(她)便兴致勃勃地把布偶交到妹妹手里,和妹妹一起玩起来。

  如果出于对孩子分享对象的考虑,父母可以在鼓励孩子分享之前先创造孩子之间的互动,如创造一些两个人合作的小游戏,让他们更加熟悉、信任,也在游戏中更能体会到合作、分享的快乐。

  如果孩子表现出“嫉妒”的小情绪,那么父母可以亲亲孩子、或者抱抱孩子,告诉孩子他们是爸爸妈妈的最爱。在得到了父母肯定的爱之后,孩子获得了一种安全感,也更容易愿意分享。

  当然,教会孩子分享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需要耐心地引导孩子,但是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分享,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决定。顺便说一句,对于那些孩子特别看重的“心爱之物”,父母应该提醒孩子收好它。训练孩子管理好自己的东西也是重要的一项技能。

  分享是一件需要“主动性”的事情,因此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平等地沟通、协商,尤其在家里来了客人时,切不可因为“面子”问题,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的事。那样很容易失掉孩子对自己的信任,也失掉了让他们学会与人协商的教育契机。

4. 分享的目的——外化成孩子的行为习惯,内化成孩子的人格

  上文中我们提到,教会孩子分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庭长期的分享教育熏陶。

  在家庭中,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比如孩子在吃零食时,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妈妈也很想吃,你愿意分享给妈妈一些吗?”如果孩子愿意,父母应该及时鼓励,“宝贝真好!”“太好吃了,谢谢宝贝!”这对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十分重要。平时还可以多跟孩子一起读一些分享主题的绘本,让分享成为孩子心中一件美好的事情。

  父母除了多提供分享的机会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注重自己的行为。很难想象,一个自己都不愿意分享东西给亲戚朋友或者邻里的人,能够轻而易举教会他的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分享。我们建议,父母可以经常和其他家庭一起组织出游,或者一起做饭、分享食物等。平时父母也可以分享一些自制的食品或小礼物给朋友或邻居,如果两个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经常走动,两个家庭的小朋友之间也容易成为好伙伴,互相分享。

  当然,相处对于孩子来说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容易,孩子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父母不要不允许孩子之间的冲突发生,或在孩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孩子一味谦让,压抑自己内心的想法。而应该让孩子勇敢地说出来自己的想法,用更加和平的方式解决冲突。比如孩子特别想玩对方的玩具,父母可以引导孩子“你可以问问他愿不愿意。”“你可以想想办法,比如你告诉他你玩一会就还给他。”“你可以试着用你的玩具熊去跟他交换着玩。” 此外,父母还要提醒孩子,借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珍惜,弄坏了的话需要道歉、赔偿。否则下次别人就不愿意再借给你了。如果是在幼儿园,孩子们通常会遇到在同一时间都想玩同一个玩具的情况,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想玩别人手里的玩具,可以跟其他小朋友商量着轮流玩、石头剪刀布等。

 父母是孩子行为和思想的领路人,教孩子分享的目的,绝不是一个小小的行为本身那么简单。培养孩子协商的行为习惯,让尊重内化成孩子的人格,将让孩子一生受益。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