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

文章目录[隐藏]

公元前338年的一天,有一位男子从秦国逃亡魏国。

傍晚的时候,路过一个旅店,男子想停下来在店里歇息一晚。

但没想到的是,旅店的老板要他出示照身帖,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

男子说自己没有。

老板说道:

“商君变法,住店得要有证件,没有证件我不能收留,如果我收留了你我就会被问斩”

男子不由得感叹道:“商君变法居然变到这种程度。”

没有办法,男子只能继续赶路。

这名男子就是商鞅。

商鞅因变法成功,被秦孝公封于商地,成为商君。

那么他为什么要逃离商地,逃往魏国呢?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商鞅“姓公孙氏,又名卫鞅”,他是卫国的公室,也算出身周朝的宗室,与周天子是一个祖宗。商鞅年轻的时候就很喜欢刑名之学,后来他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担任中庶子。虽然公叔痤极力向魏惠王推荐商鞅,可是魏惠王根本没当回事。就在这个时候,商鞅得到消息,听说秦孝公正在招贤纳士,于是他就来到了秦国。

商鞅来到秦国后,四见孝公之后才获赏识。前三次见面不是很愉快,商鞅刚走,孝公就把举荐人景监大骂一顿,他当时是这样评论商鞅的:“他就是一个妄人!”

妄人,就是指一个妄自尊大、只会说大话的人。

这是因为孝公与商鞅是双向面试,孝公在考察商鞅,商鞅也在试探孝公。如果孝公一上来就为帝王之道所动,商鞅很大可能会离开秦国,另寻他心中的明主。因为商鞅从小喜欢的是刑名之学,是法家本色,与一般的迎合君主口味的策士说客不同。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第四次见秦孝公,商鞅给孝公讲了“强国之道”。

这一次,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两眼放光,两人居然一连交谈数天,最后还觉得意犹未尽。

通过这一次畅谈,秦孝公确定,商鞅就是他要找的人才,于是任命他为左庶长,全面负责秦国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1. 废除贵族权利,取消继承特权,设立军功制。

2. 废除奴隶制和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化。

3.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4. 加强中央集权,普遍推行郡县制。

5. 统一度量衡。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商鞅变法的法令虽早已准备就绪,但他当时在秦国没有任何根基,那他是如何做到让秦国上下信服的?

商鞅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树威信。

商鞅在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柱子,宣布:“能将其搬到北门者,赏十金。”商鞅为什么要做出这么奇怪的举动呢?史书记载,商鞅担心百姓不信任自己。

那为什么商鞅会有如此之忧呢?他不仅是秦国的左庶长,是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军政首席大臣,又是奉国君秦孝公之令,为什么秦国百姓不信任他呢?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其一,秦国曾经失去过信用。

譬如有军功的将士没有按照规定得到赏赐,又或者曾经犯下罪行的王公贵族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惩。商鞅明白,秦国已经失信于民。他要推行新法,不得不采用这种极端的方法来重新立信。这告诉我们,信用就像一座沙滩上的砂砾城堡,建起来难,推倒它却很容易。所以,我们要像守护我们最珍贵的财产一般,守护好我们的“信”。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第二,变法的内容前所未有。

商鞅规定,同姓宗亲没有军功的,不得列入贵族名册,享受特权;凡爵位、俸禄,都以军功大小而论其高低。这就是商鞅推行的军功制,这跟秦国原本实行的世袭制截然不同。商鞅担心百姓不敢相信,所以才用南门立木来取信于民。这说明,欲成大事,必先立信。想要做成的事越大,立的信就必须越牢固。商鞅立木之后,百姓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大家都不相信这是真的。商鞅见后,便加大奖赏:凡是能搬到北门的,赏金五十金。终于商鞅的方法奏效了,有一个人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便给他五十金,以示不欺骗民众。终于,商鞅决心将法律颁下来。

此制度在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之后,全天下也开始执行统一度量衡的制度,可以说是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那么,商鞅的变法就此一帆风顺了吗?新法推行一年,国都的百姓依然觉得新法不方便。商鞅经过观察发现,是秦国的贵族在捣乱。这其中,甚至还有太子。商鞅明白了,他说:“新法之所以不行,是因为上层阶级的犯法。”为什么呢?太子带头违反新法,破坏的就是“信”。破坏的是法律之信、国家之信、民众之信。对于民众,可以用奖赏来鼓励。对于贵族的违法行为,必须施以严厉的惩罚,以维护其信。

为了让新法更具威严,商鞅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观念,于是坚决处罚触犯法律的太子,也就是日后的惠文王。因为不能直接对太子用刑,商鞅便杀了太子嬴驷的舅舅,又对他的两个老师施加极刑。这一下,秦国上下都信服了。新法终于得以推行。通过商鞅的变法,秦国一举成为了战国的强国,最终一扫六合,统一中国。而这一切,都建立在“信”的基础上。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司马迁也提到:“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有怨望者。”

可惜,商鞅此时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根本不认为赵良说得对,他觉得自己的功劳如此巨大,新上来的秦王也不会对自己如何。

公元前338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病逝,新一位秦王为秦惠王,正是当年的太子。

秦惠王新王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以“谋反罪”调查商鞅!

《史记》记载: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惠文王便以谋反的罪名下令追捕商鞅,商鞅得到消息后,于是开始向魏国逃亡。

《史记》记载,商鞅最后在出逃的时候,由于没带证件,秦国边关的客店老板都不敢收留他。客店老板说,我倒是想做你这笔生意,可是“商君之法”很厉害,如果没有证件就收留,会被杀头的。

由于商鞅和魏国之前有“渊源”,魏国禁止他入境,最后商鞅悄悄潜回他的封地,拼命搅动那巧簧之舌,鼓动邑兵跟随自己一道打天下,过好日子。

革命一开始还是颇有些气势的,一度拿下郑县,怎奈一地之力不敌全国之兵,在秦惠王派出的大兵清剿之下,队伍溃散,商鞅战死。

即便是死了的商鞅,秦惠王依然没有放过他,拖回咸阳,再重新走一遍五马分尸的车裂之刑。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秦惠文王即位后车裂商鞅,有人说是因为当太子时与商鞅发生过多次冲突,所以继位立即打击报复,其实纯属无稽之谈,虽然有怨恨,但不至于杀。

秦惠文王杀了商鞅后,却保留了商鞅变法,他深知变法对秦国意味着什么。因此,说一位颇为作为的国君,为报复自己的一己私仇而痛下杀手,未免小看了秦惠文王。所以说,秦惠文王杀商鞅,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商鞅位高权重、功高震主,而新君即位,亟需提高自己的威望,维持自己的权力。且商鞅已完成变法,对秦国来说也失去了价值。抑或利用商鞅之死可进一步打压复辟势力,或者平衡其与变法者之间的矛盾,以保护新法,稳定统治。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商鞅变法的措施和作用)-1

 

最后商鞅在五马分尸时,秦王还说了一句话:“莫如商鞅反者!”别像商鞅一样谋反。秦王说这个话,与其说是说给商鞅的尸体听,倒不如说给那些贵族、士族听的。

这不禁令人感慨"每个变法者在缔造历史的同时,也在毁灭自我"。像商鞅这样有大局意识、笃诚热情、极身毋二的变革家,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与赞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