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办和国办发布了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和减少校外培训的通知。“双减”要减少学生的作业,减少校外培训,减少家长的焦虑和压力。近年来,教育内卷、教育分层、唯分数论、唯学历论充斥舆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艺体教育和学科教育、教师评价、学校考核、中小学生压抑和自杀问题等等问题争论不休,教育被称为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然而新时代,科技呼唤创新,教育呼唤人才,人才竞争成了国力的竞争,面对来自学生的减压要求和时代的增压要求,如何摆脱教育困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育理念、目标、方法和具体措施,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教训。
我国在追求教育普及,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高考一直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知识水准和考试分数成了考核的唯一目标,以至于小学就是为了初中,初中为了考高中,高中为了高考,甚至本科生也是为了研究生、博士生做准备的。我们的培养目标号称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学习内容、教学管理、考核成绩,选拔标准都以知识水准和考试分数为准绳。基础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阅读、理解、内化,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理想人才就是基础知识牢固、学习能力强、学科水平高的“学究”型人才。
随着新时代知识爆炸和学科融合,以及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受到了各个层面的挑战。一种主要通过提问、探究、掌握知识和方法,形成思维逻辑,养成独立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方式正在孕育之中,这种方式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理想人才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具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探究”型人才。
中国教育新闻网“2021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和“20年课堂改革年度观察”都提出探究教育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试验和意义,我们应该从新时期教育变革的战略高度去认识探究教育的意义。
随着美国把STEAM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战略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推广跨学科的探究教育;日本开始大幅度减少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设定了以体育、艺术、语言和动手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办学目标。
可以说探究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潮流,建立了学生在基础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导师,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指导学生一起参加课题探讨,学校成了人才孵化中心,为学生成才提供条件和服务。还引入了小组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方法,引入了实践导向和业绩导向的考核标准,学科知识被研究水平所取代,学习能力被运用能力所取代,学以致用成转变为为用以致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边学边用,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逻辑。这种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重构未来的教育理念。”
今天,我们在执行“双减政策”,进行探究教育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旧教育模式的衔接和转型,注意教育理念的更新,任何一个教育方式都必须满足新时期人才教育的需要,启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适应学生从兴趣到学习再到认识和再认识的思维规律。
实际上,探究教育不一定是跨学科的项目学习,每个学科内部都可以有课题,一些学科还可以通过项目来考核,比如体育、语文写作、数学竞赛等等,这种实践性、体验性地学习,一定会改变现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这样我们就可以说“双减”就是把教育竞争降下来,把教育质量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