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创业经验合集(马云四不创业经验)

文|胡慕之

1996年,在翻译界铩羽而归的马云,突然决定进军互联网。

还没正儿八经开始进军,马云就预感到自己会成为互联网进程中的一道耀光。

为了提前迎接自己的高光时刻,他特意找到当时在电视台工作的好友樊馨蔓,记录自己的创业史。

马云神情亢奋地给樊馨蔓讲了一个多小时,小樊听得云里雾里,并没有听懂他想干啥。

但出于对老朋友的信任,和完成自己KPI的需要,樊馨蔓还是在自己做编导的《生活空间》栏目,为马云做了一期名为《书生马云》的纪录片。

可惜的是,《书生马云》并没有记录到马云的高光时刻,倒是为他日后回忆人生窘境,留下不少宝贵资料。

纪录片拍摄结束那天,马云坐在公交车上,看着北京街道上的灯光,神情落寞,他对好友樊馨蔓说:

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么对我,再过几年,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落魄。

只可惜那时的北京,还无法预见一个领军人物的诞生。在北京混了三年的马云,第二次创业失败。

马云的前半生,活得像个人间悲剧。

他爹马来法,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是曲艺协会干事。他妈崔文彩,长得温婉如玉,是个评弹演员。

他哥和他妹,都遗传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只有马云自己长得标新立异。

可上帝给他关了一扇门,也没再给他打开一扇窗。

除了长相磕碜,马云的学习也很磕碜。

因为爷爷以前当过保长,属于“黑五类”,他和哥妹经常被同学们指着鼻子教育:只许你老老实实,不许你乱说乱动。

他哥和他妹都夹起尾巴做人,只有他会像土行孙那样暴跳如雷,举着书本,对“教育”他的同学奋力一击。

由于过于暴躁,马云经常被学校扫地出门,不得不在杭州各大中学间“流窜”。初三复读一年,才考上了杭州一所二流高中。

上了高中,马云的“霉运”依然在持续。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

那年头,能考上大学是小概率事件。为谋生路,他和表弟一起到杭州一家饭店应聘服务生,表弟被顺利录取,他却因长相问题惨遭拒绝。

那估计是马云第一次遭受到社会大学的洗礼,以前心比天高,如今才发现命比纸薄。一向生龙活虎的马云,在家宅了好几天。

他爸看他精神萎靡,担心儿子从此废了,便托自己出版社的朋友,给马云找了个蹬三轮送书的活计。

马云冒着酷暑,蹬了一个月三轮,越蹬越憋屈,还没过完暑假就回去复习,二战高考了。

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数学只考了19分,再次落榜。

他爸和他妈也懒得再鼓励他了,劝他学个手艺,养活自个,别在高考这一条路上吊死。

可马云不信邪,愈战愈勇。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数学仍然考得惨不忍睹,连单科线都没过。但好在幸运之神第一次给他抛了个“眉眼”。

因为英语成绩接近满分,他被杭州师范英语系破格录取。

马云英语能学那么好,得感谢自己有个好爹。

当年他12岁时,他爹送给他个迷你收音机,让他在无意中听到了英国BBC的广播。

虽然马云听不懂那头叽里呱啦地在讲些什么玩意,却让他从此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后,马云在打架斗殴之余,经常跑去西湖边,找老外“拉家常”。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马云认识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莫利一家。

莫利的背景相当神秘莫测,身兼“澳中友好使者”等多个头衔。后来马云考上大学,莫利还承担了他的生活费,每隔6个月就给他寄来一张发票。

在莫利的运作下,马云上大二时,就拿到了去澳大利亚的签证,第一次走出国门。

不知莫利大叔是不是长了前后眼,预测到这个长相古怪,身材矮小的中国男孩会影响世界。

1988年,马云从杭州师范毕业,准备和爱人结婚。莫利还大方赠予他2.2万澳元,让他在杭州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莫利,也成了马云成功之路上的第一位贵人。

从大学时期开始,马云就已经显露出“成功人士”的种种特征。

他是校学生会主席,还是杭州学联主席。

毕业分配时,他是五百多名毕业生里,唯一一位分配到大学任教的毕业生。

任职老师期间,马云在杭州翻译界混得风生水起。

可这段短暂的荣耀时刻,并没有使他后来的创业之路一帆风顺。

1992年,时年28岁的马云,受周围人下海潮的鼓动,第一次下海,成立海博翻译社,聘请退休老教师做翻译工作。

年轻气盛的马云,为了讲排场,租下了两间大房子做翻译社的办公地。

租金一个月1600,翻译社月盈利却只有400。

此后两年,为维持翻译社的收支平衡,马云只好南下广州倒卖袜子和鲜花,还做了几年医药代表。

到1994年,翻译社不光实现了盈利,马云还被梧桐县政府任命为商务代表,前往美国和一家公司谈高速公路的合作事宜。

到美国没多久,马云就发现所谓的美国公司是个骗子公司,目的只是为了骗政府经费。

奸计被识破后,美国公司将马云软禁,迫使他签下霸王条款。马云一边假意答应,一边以考察美国互联网的名义,逃了出来。

这段经历被后来人描述得尤为传奇。

据说,马云逃出时身上只剩下25美分的硬币,他却选择跑去一家游戏厅玩投币机,前24美分都打了水漂,最后1美分竟中了600美元的大奖。

真实性与否不得而知,但马云逃出后,确实买了一张去往西雅图的机票,见到了自己的外教朋友比尔。

比尔的女婿斯图尔特,当时在美国互联网公司任职。在斯图尔特的带领下,马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并在搜索框里敲下:“Beer”这个单词。

斯图尔特还帮他的海博翻译社,做了一个简易的网站。

网站上线没几个小时,马云的邮箱里就收到了来自美德日等好几个国家的邮件,他们惊喜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互联网上看到中国的公司,期待能与马云合作。

嗅觉敏锐的马云,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回国后,他马不停蹄地成立“中国黄页”,发展好友何一兵等人,成为公司第一批员工。

并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功“忽悠”住了斯图尔特,让他答应不用预付定金,就可以帮助他们做网页。

为开展公司业务,马云还发动自己的学生帮公司做宣传。

当时有个叫周岚的夜校生,在杭州望湖宾馆做经理。在周岚的牵线搭桥下,马云公司为望湖宾馆做了个网页。

正巧赶上“北京第四届妇女大会”在杭州举办,很多外国人都来参加,望湖宾馆成了网上唯一一个能搜索到的宾馆。

那一年,望湖宾馆三个月的营业额,就超过了上一年。

但好景不长,因为杭州电信也开始做黄页业务,马云的公司发展受阻。考虑再三,马云决定和杭州电信的黄页业务合并。

1997年,已经33岁的马云,将自己手中的股份以每股3毛钱的价格,贱卖给了杭州电信,拿回10多万现金,决定北上。

在北京,对外经贸部邀请马云团队为他们做官网,并答应马云项目完成后,会给予马云30%的股份和200万的创业资金。

马云带领团队不舍昼夜地熬了大半年的通宵,终于让对外经贸官网成功上线,还帮其实现了287万元的净利润。

项目完成了,对外经贸部当初许诺的股份和创业资金,却因种种原因被搁置。

1999年,在北京混了两年也没混出名堂的马云,带着团队去爬长城。

此时公司已入不敷出,每个人的脸上都表情阴郁。

从长城上下来后,马云解散了团队,回到杭州。

虽然“中国黄页”以失败告终,却让马云与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帮助他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的斯图尔特,也成了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贵人。

回到杭州的马云,并没有消沉多久。

虽然此时他已经35岁,但还是选择正式辞去公职,靠着自己天赋异禀的演讲能力,忽悠来十八位“缺心眼”的好友筹了50万,共同成立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帮助有出口需要的商家,免费把他们的产品目录放到网上。买家再通过阿里巴巴网站,查看产品目录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商业模式简单,但盈利模式却很缥缈,因为是免费发布,所以根本就没有盈利。

没多久,50万创业资金就被消耗一空。搞得马云不得不借员工钱,给员工发工资。

好在员工并没有在意当年马云“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阻”的失败经历,十八位“缺心眼”狂人跟着马云死心塌地,没日没夜地工作。

为不让员工泄气,马云经常出去转一圈再回来,神采飞扬地说,自己今天又拒绝了一家风投。

后来,大家才知道是马云又被风投拒绝了一次。那些年,总共拒绝马云的风投有37家之多。

但随着一位叫蔡崇信的大牛级人物的加入,阿里终于短暂告别至暗时刻。

这位叫蔡崇信的归国华侨,此前是北欧最大工业控股公司的副总裁。

因为和马云的一次交谈,他放弃了70万的年薪,来到杭州,拿着每月500元的月工资,帮助阿里制定了国际化的公司章程和架构体系。

并敦促马云和十八罗汉签字画押,避免阿里日后成为一个家族企业。

也是在他的努力下,阿里获得了由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以及软银的2000万美元注资。

可摆脱至暗时刻的阿里,很快就遭遇到了更大的困境。

2000年,因全球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互联网公司股价狂跌。高盛和软银相继表示,不会再追资阿里。

这表明:如果高盛和软银投资的2500万美元烧完,阿里还没实现盈利,阿里就只能自生自灭。

危机关头,继蔡崇信之后,马云又迎来人生中的第四位贵人——关明生。

关明生此前在美国通用汽车工作长达15年,极具国际化视野。在他的努力下,阿里逐步完善并确立了自己的企业理念和价值体系。

使用阿里巴巴做产品出口的商家越来越多。

2001年,有商家打电话询问,能不能通过付费的方式,将自己在阿里巴巴商品搜索页的结果,提到前面。

这个电话,神奇地帮助阿里找到了盈利模式。

此后不久,阿里结束烧钱,开始盈利。

但马云的创业险阻还远没有结束。

此后,他又相继遭遇03年SARS危机,ebay竞争危机,假货风波……

马云确实命好,每每遇到风波,就总会有贵人出手相助。但他也确实拼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永远意气风发,自信满满。

最近,马云因为发表了一段“年轻人压力小很多”的观点,引起的争议很大。

不少网友扒出他的发家史,酸溜溜地说:自己不是富二代,没有老外送房子,也没有马云那么好的运气。

可人生就像桥牌,没人能知道,起到自己手上的究竟是好牌还是烂牌。

但无论再差的牌,你都应该继续打下去。

如果你的一生中真的遭遇到那些挫折,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弃演,一种选择是尽量把手中的烂牌给打好。

即使命好如马云,他也经历了数次创业失败,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一步步登上人生顶峰。

与其抱怨,不如拼命。

毕竟,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未来买单。你要么努力向上爬,要么烂在社会最底层的泥淖里。

这就是生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