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邹永勤 深圳发改委官网于6月9日发布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
纵观全文,共十篇、十九章、七十九节,其中多处提及“金融”、“资本市场”和“股票”等字眼,而在第八章第四节更是明确提出要“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主要包括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重大举措。
记者采访了数位业内人士对此进行解读。
推出股票股指期货,交易机制进一步完善
《纲要》第三章中重点提及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恢复深交所主板上市功能,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
公开信息显示,深交所的全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于1990年12月开始试营业并开创主板市场。2000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决定由深交所承担创业板市场筹备任务,同时停止深交所主板新公司上市。
时隔21年后,重提深交所主板上市功能,该如何理解?另外,自2010年4月16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上市沪深300股指期货后,股指期货产品在上交所已日趋成熟,而此时《纲要》重点提及“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不断丰富股票股指期货产品体系”,又该如何理解?
对此,前融资本创始人刘奎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资本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同时更是深交所迈向国际化的一大进步。深交所要成为世界级的交易所,未来在功能的完善上绝对会有重要的配套措施出炉。至于推出深市股票股指期货,这显然是要引入做空机制;而做空机制的引入,其实也意味着整个交易所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刘奎军强调,深圳在先行示范区的定位明确之后,深交所在各种制度方面的突破,显然也是在落实金融改革的一个先行示范带头作用。“做空机制的落地和产品的不断丰富,会进一步改变投资者结构和交易方式,但是最终能否平抑股市的波动和风险还是一个未知数,从过往的经验来看,更多的可能会带来指数和一些相关股票更大的活跃度。当然,随着产品的不断丰富,既增加了投资者的选择权,也有利于市场的发展,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记者发现,《纲要》第八章中亦明确指出,“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
多措并举,深圳剑指全球金融创新中心
《纲要》第八章第四节,明确深圳要“建设全球金融创新中心”。那么,如何才能建设成全球金融创新中心呢?《纲要》列出了三大举措:
举措一:打造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科技创新企业直接融资高地。提升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度,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设立以中小微和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着力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推动创建科技金融合作示范区。优化私募基金、创业投资企业等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建立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等在内的完整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造最活跃的国际风投创投之都。大力发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中心。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左右。
其实,深圳对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历来重视,在4月22-23日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上,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肖志家便曾明确表态“目前深圳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4470家,备案基金产品1.69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万亿元,都居于全国前列。我市高度重视私募基金投资、私募投资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的重大历史机遇,全面落实首批综合授权改革清单的事项,深入推进优化私募创投市场准入和发展的环境工作,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投、风投中心”。
深圳市衮雪量化技术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明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十四五”规划的出炉,其实不光是对深圳的中小私募基金形成利好,它对于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运营和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此外,深圳在科技金融方面打造自己的名片,也是实至名归。
举措二: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完善金融科技产业孵化机制,加快培育金融科技龙头机构,形成从基础架构到应用场景开发的金融科技全产业链。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争取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和跨境使用,前瞻布局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发挥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平台作用,探索制定金融科技行业和技术标准。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创新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以定制方式开展合作,创新智能金融产品与服务。实施“深港澳金融科技师”计划,探索举办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和金融科技节,打造金融科技高端品牌。
此前由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司南研究室、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ZAIF)等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显示,深圳在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的排名仅为第六位,距离一流水平仍有差距;前五位依次是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上海和伦敦。
举措三: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大力支持设立外资控股的证券、基金、期货、保险公司,支持境外银行设立分行和子行。试点外汇管理改革,有序推动不可兑换项目的开放。先行先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业务试点,推进资本项目跨境人民币收入境内使用便利化。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发展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探索拓宽跨境人民币回流渠道。开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跨境业务试点,完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和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管理办法。推进深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基金)产品互认,推动设立大湾区债券平台、港澳保险大湾区服务中心。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这会否对本土金融业尤其是深圳的金融业形成冲击呢?对此,泰信基金的胡鑫表示,就政策而言,管理层可能更多的是想引入国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进来推动国内行业的发展,因此就算开放也不会完全放开;因为中国目前的基金行业跟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部分放开后,有利于基金公司能够感受国外先进资产管理公司带来的压力,逐步实现资管转型的道路,从而形成“鲶鱼效应”;总体而言对本土基金业应该没什么影响,反而有促进作用。
而一位某股份制银行深圳宝安支行行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无论是外资银行、抑或是外资投行、甚至是外资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实它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远远不及本土企业;就此前外资银行在国内发展情况而言,“支持境外银行设立分行和子行”这个对本土银行业的影响甚微。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有竞争总是好事,反而会刺激本土银行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