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钱没有创业经验能成功吗

2021年7月20日下午,江苏九鼎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九鼎新材和正威金控两家公司将收购两家微波系统公司的股权,九鼎和正威这一举动,意味着他们即将朝着5G行业进军,而声威正旺的九鼎和正威,背后的老板是同一个人——“世界铜王”王文银。

在风起云涌的商业界,被人称之为“王”,意味着财力和成就都达到了顶峰,那么,神秘低调的王文银是如何成为“世界铜王”的呢?

一、闯荡深圳

1968年,王文银在安徽一个小村庄出生了,小时候王文银家里条件很差,为了补贴家用,王文银从小就跟着父母到处打零工赚钱,但即便如此,一家人的日子依然过的紧巴巴的,每次开学,王文银都要跟着父母挨家挨户去借学费。后来王文银在采访时,不无心酸地说:“我那时候最大的愿望是有十块钱,一毛钱买一碗粉蒸肉,十块钱可以吃一百碗粉蒸肉。”

艰难苦涩的童年生活让王文银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走出乡村,干一番事业,改变自己的命运。对这个穷孩子而言,走出乡村最大的门路就是拼命读书,在21岁那一年,王文银考上了南京大学,迈出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步。

当时是1989年,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的,考上大学,基本上这辈子的饭碗也不用愁了。全家人都高兴得像是过了年,这是他们家第一个大学生。带着父母凑来的学费和生活费,王文银来到了大城市南京,一开始王文银心中也没有想太多,只希望将来能够端个铁饭碗。

四年之后,毕业的王文银真的有了一个铁饭碗,他被分配到上海的事业单位,一个月工资400块钱,这在当时是巨款,可是,过着这样安定平淡的日子,王文银心里觉得有一丝不甘。

其实,王文银从来就不是能够安于现状的那种人,尽管出身贫寒,他内心却充满挑战欲,想要追求更大的目标,一成不变的铁饭碗固然好,可这却不符合王文银内心深处的价值观。于是,工作半年之后,王文银做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辞职,到深圳去闯荡一番!

当时,深圳是全国最为开放繁荣的地方,是改革开放的第一代,无数人心怀着淘金的梦想来到这里,王文银也是其中的一员。他最初的经费是当月400元的工资,可惜出来闯荡江湖的王文银运气并不好,那毕竟还是九十年代,上海到深圳千里之遥,王文银一路上坐了火车,坐了汽车,还搭过拉货的卡车,中间还被黑旅馆讹了一笔,等他终于来到深圳时,整个人狼狈不堪,兜里只剩下了最后的10块钱。

二、白手起家

拿着自己的大学毕业证,王文银很快在一家灯泡厂找到了一份管理的工作,可是他很快发现这是一家“黑工厂”,没日没夜地压榨工人,他带着几个工人找老板抗议,没想到直接被老板轰了出来。工作没了,王文银度过了最黑暗的一段日子,没有钱,没有可投靠的人,只能窝在工地的水泥管子里睡觉,一包咸菜当了三天的干粮。

好在最后他又找到了一份工作,在恒都集团当仓库搬货员,这是个体力活,不过王文银这会儿想明白了,自己来深圳,是想学着做生意,不从最基层学起,哪能弄清楚其中的门道?恒都集团是一家香港投资的企业,主营的是电源线这类产品。别看这些小小的线路看上去都是一根铜线,真正的差别大了去了,王文银工作一段时间后,认识了几千样产品。

王文银为人勤恳好学,很快就升职加薪,在不断摸索的同时,王文银心中对电线生产行业也有了想法,他想,自己为什么不能开个厂子做生产呢?来到深圳的第三年,王文银换了一家公司,还是做电线生产,他在这家公司负责市场运营和生产管理的工作,一年给公司创造了二十多亿的收入,这让王文银更加有信心,1995年,27岁的王文银终于决定自己当老板,创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创业并不容易,王文银虽然在原公司是高管,可是出来创业的他根基尚浅,只能在大公司的夹缝里生存,有时候就连质量过硬的铜线都买不到,还得王文银这个老板亲自跑到生产厂家那里去谈。但是,虽然知道压力会很大,王文银还是顶着压力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厂里最初只有王文银和妻子两个管理人员,夫妻俩白天和工人一起送货进货,晚上回来对着电话簿挨个给客户打电话谈合作,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也幸亏那时候王文银精力十足,换成一般人,恐怕创业还没有成功,身体就先垮掉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工厂总算走上了正轨,随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半年之后,工厂的月销售额达到了每月一千万。王文银很感慨,谁能想到一根铜线如今也能给自己创造巨额财富呢?不过,比起后来,这点销售额似乎也不算什么,王文银商业帝国辉煌的成就远远不止于此。

1997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圳很多工厂也被迫停产,王文银的工厂也面临危机,可是在大家纷纷选择关门止损的时候,王文银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仅没有关门停产,反而破釜沉舟,拿出了自己两年的积蓄收购了大批厂房和设备,甚至还和银行贷了一大笔钱。这个举动让不少人觉得王文银疯了,这个时候扩大规模,商品要卖给谁?

三、商业帝国

王文银心里有自己的打算,他认为金融危机只是一时的,这个时候,厂房和机器的价格都很便宜,是自己抄底的最佳时机,只要自己扛过金融危机,前途自然一片光明。王文银这次赌对了,很快,深圳开始恢复生产,王文银靠着手里大量的厂房和设备建立了珠三角最大的电源生产工厂,把自己的竞争对手们远远甩在了后面。

由于全面停产的影响,王文银这边开始生产后,商品供不应求,销售额成倍增长,王文银的名头彻底在深圳叫响了。1999年,王文银整合了自己名下的多个工厂,成立了坐拥十亿资产的正威集团。

进入新世纪之后,王文银有了新的想法,光是做生产还不够,想要做大做强,就要掌握第一手生产资料,王文银把目光瞄向了铜矿,铜矿是正威集团做生产离不开的资源,可是铜的市场价格波动极大,整个行业都受到铜矿生产的影响,所以,只有把铜矿抓在自己手里,才能够保证持续稳定的生产。

基于这个目的,王文银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赌局,从2003开始,王文银不惜斥巨资在全世界各国收购铜矿以及钨矿等,其实当时很多人觉得此举没有必要,因为铜矿维护生产的成本极高,电线成产的利润都未必能填的上铜矿的窟窿。可是王文银还是赌赢了,2004年,铜的价格飞速上涨,原本一万一吨的铜,现在要八万一吨,八倍的价格导致无数依赖铜矿生产的厂家倒闭,只有王文银高枕无忧,同时他将手中的矿产资源进行抛售,大赚一笔,正威集团的市值也水涨船高,达到了百亿规模,王文银“中国铜王”的名号也就此传开了。

王文银没有就此满足,他继续四处收购有用的资源,扩大生产规模。在业内,王文银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人,只要觉得有前景,他就有胆量把全副身家压上去,这样的作风让很多人觉得太过冒险,但这恰恰是王文银的成功之道。王文银并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疯狂赌徒,相反,旁人眼中每一次不顾一切的豪赌,背后都是王文银经过深思熟虑的计算,当年收购铜矿的时候,王文银几天几夜没睡,最后还是决定放手一搏,因为行业前景就在那里,赌的话有可能会输,有可能会赢,但不赌一定不会赢。

商场如战场,如果王文银是个犹犹豫豫的性格,恐怕早就倒在了创业之初,每一次倾注全部,王文银都冒着巨大的压力,不过他依然坚持这样的作风。王文银始终保持着年轻时代的性格,敢想敢拼,不管是什么都有胆子去尝试一下。虽然也经历过失败,但总体的方向是巨大的成功。

对王文银来说,世界上不存在第二,什么事情,要做就奔着第一去做,如今,正威集团已经是业内的第一名,作为掌舵人的王文银有着3300亿的身家,同样靠着产业链思维发家致富,刘强东的身家远远不及王文银。不过王文银为人非常低调,这个世界上,只有事业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力,他享受这种打拼的过程。

正威集团的故事还是现在进行时,5G时代的到来让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但对于王文银来说,挑战的到来,就是机遇的开始。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