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经验材料(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方案)

来源:团结报-湘西网

——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尝试

罗 芹

脱贫攻坚战中,我州有1.97万户8.18万贫困群众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实现了稳定脱贫。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全州精准脱贫、同步小康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搬迁群众从移居到宜居,从安居到乐业,从小康路走上幸福路?那就需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州已着手下出“先手棋”并已初见成效。

围绕可持续,强组织建机制。我州在对接乡村振兴的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力度不减、人员不散、确保工作不断档、队伍不减弱。州级层面,在全省率先制定《湘西州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出台了《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十条强化措施(试行)》,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区治理、文化建设、教育均衡、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今年5月10日,全州选派200余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全州14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驻点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县级层面,各县市均由常务副县市长分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适时统筹调度、亲自办点示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均保留了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机构,具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工作,各县市发改局长担任联席办主任,全州共有专抓队伍人员88人。乡村层面,按照州政办发〔2020〕29号文件精神,各安置点均由县级领导、乡镇分管领导、专职干部联系联点。147个集中安置区中有135个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管理机构,有12个由村(社区)统一管理,安排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144人,物业、基层党组织等专职管理服务人员381人。

围绕能致富,扶产业增就业。一是扶持产业。全州坚持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开发大格局中,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后续帮扶工作。首先,紧紧依托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蔬菜、油茶、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8大特色产业,全州共组织搬迁群众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446个。其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扶持工程,让搬迁安置点变成新的旅游景点。据统计,全州通过产业后续扶持方式带动致富的搬迁群众达7.2万人。二是增加就业。我州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了“一县一策”“一点一策”后续帮扶工作模式,着力做好增就业文章,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永顺县鼓励支持企业在集中安置区附近建厂或设立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1000余人;保靖县城安置区着力打造易地搬迁创业就业一条街,让搬迁户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创业”,集中安置点61个扶贫门面出租给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109个。今年2月以来,全州组织搬迁群众参与“春风行动”招聘活动,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州共举行了47场安置区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有2139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累计组织搬迁群众26374人次参与招聘活动,有9227人搬迁群众与招聘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围绕能融入,重服务强管理。全州根据不同安置模式及类型,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完善“七有一落实”,即有网格化服务管理、有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有卫生室、有义务制学校、有文化活动场所、有就业服务站、有环卫设施,落实好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一是公共服务同质。全州各安置点的便民利民设施配套已基本完善。凤凰县禾库镇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院、幼儿园。花垣县民乐镇等安置区还为每户搬迁群众在房前屋后留有一块菜地,供搬迁群众免费耕种,降低了生活成本。二是精神家园同建。各安置点通过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引导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保靖县安置区搬迁户成立了4只广场舞等文化表演队伍,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泸溪县开展送戏和送电影下乡活动,邀请县剧团、辰河高腔传习所和县电影公司等单位,在安置区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三是社会和谐同创。保靖县在安置点开展创建“和谐新家园”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睦邻友好的氛围。各县市在安置区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卫生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提升了搬迁群众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以来,全州实现了安置区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无重大治安案件的“三无”目标,社会和谐稳定,搬迁群众过上了更加安定美满的幸福生活。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罗 芹)

(编辑:杨思思)

本文来自【团结报-湘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