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就业创业经验材料(易地扶贫搬迁就业方案)

来源:团结报-湘西网——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尝试罗芹脱贫攻坚战中,我州有1.97万户8.18万贫困群众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实现了稳定脱贫。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全州精准脱贫、同步小康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搬迁群众从移居到宜居,从安居到乐业,从小康路走上幸福路?那就需要做好易地扶贫

来源:团结报-湘西网

——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尝试

罗 芹

脱贫攻坚战中,我州有1.97万户8.18万贫困群众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实现了稳定脱贫。可以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在全州精准脱贫、同步小康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怎样让搬迁群众从移居到宜居,从安居到乐业,从小康路走上幸福路?那就需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州已着手下出“先手棋”并已初见成效。

围绕可持续,强组织建机制。我州在对接乡村振兴的5年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到力度不减、人员不散、确保工作不断档、队伍不减弱。州级层面,在全省率先制定《湘西州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基础上,又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出台了《湘西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十条强化措施(试行)》,从产业发展、就业创业、社区治理、文化建设、教育均衡、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今年5月10日,全州选派200余名机关企事业干部,到全州14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驻点开展后续帮扶工作。县级层面,各县市均由常务副县市长分管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管理服务工作,适时统筹调度、亲自办点示范、解决重大问题。各县市均保留了易地扶贫搬迁联席办机构,具体负责易地扶贫搬迁管理工作,各县市发改局长担任联席办主任,全州共有专抓队伍人员88人。乡村层面,按照州政办发〔2020〕29号文件精神,各安置点均由县级领导、乡镇分管领导、专职干部联系联点。147个集中安置区中有135个成立了不同形式的管理机构,有12个由村(社区)统一管理,安排有行政或事业编制的管理人员144人,物业、基层党组织等专职管理服务人员381人。

围绕能致富,扶产业增就业。一是扶持产业。全州坚持在乡村振兴的产业开发大格局中,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后续帮扶工作。首先,紧紧依托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蔬菜、油茶、中药材和特色养殖等8大特色产业,全州共组织搬迁群众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项目446个。其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扶持工程,让搬迁安置点变成新的旅游景点。据统计,全州通过产业后续扶持方式带动致富的搬迁群众达7.2万人。二是增加就业。我州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了“一县一策”“一点一策”后续帮扶工作模式,着力做好增就业文章,确保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永顺县鼓励支持企业在集中安置区附近建厂或设立扶贫车间,实现稳定就业1000余人;保靖县城安置区着力打造易地搬迁创业就业一条街,让搬迁户实现“楼上安居,楼下创业”,集中安置点61个扶贫门面出租给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109个。今年2月以来,全州组织搬迁群众参与“春风行动”招聘活动,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州共举行了47场安置区专场招聘活动,累计有2139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累计组织搬迁群众26374人次参与招聘活动,有9227人搬迁群众与招聘企业签订用工协议。

围绕能融入,重服务强管理。全州根据不同安置模式及类型,做到群众搬到哪里,基层组织就建到哪里,为民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完善“七有一落实”,即有网格化服务管理、有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有卫生室、有义务制学校、有文化活动场所、有就业服务站、有环卫设施,落实好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一是公共服务同质。全州各安置点的便民利民设施配套已基本完善。凤凰县禾库镇安置区配套建设了学校、卫生院、幼儿园。花垣县民乐镇等安置区还为每户搬迁群众在房前屋后留有一块菜地,供搬迁群众免费耕种,降低了生活成本。二是精神家园同建。各安置点通过组织文化队伍,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引导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生活。保靖县安置区搬迁户成立了4只广场舞等文化表演队伍,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泸溪县开展送戏和送电影下乡活动,邀请县剧团、辰河高腔传习所和县电影公司等单位,在安置区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三是社会和谐同创。保靖县在安置点开展创建“和谐新家园”活动,营造文明和谐、睦邻友好的氛围。各县市在安置区广泛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卫生家庭等评比表彰活动,提升了搬迁群众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促进搬迁群众融入社区。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以来,全州实现了安置区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上访、无重大治安案件的“三无”目标,社会和谐稳定,搬迁群众过上了更加安定美满的幸福生活。

(稿源:湘西网-团结报)

(作者:罗 芹)

(编辑:杨思思)

本文来自【团结报-湘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分享大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iliaobaba.com/137.html

(0)
分享大师分享大师
上一篇 2021年9月2日 11:35
下一篇 2021年9月2日 11:58

相关推荐

  • 新农人种植蔬菜创业经验(创业种植蔬菜怎么样)

    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吕寨村,50岁的黄师傅雇的村民,在自己种植的西红柿菜园里收拾,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西红柿就要上市了。黄师傅今年50岁,是村里的种菜能手,这几年在村里种植西红柿获得很好的效益,今年除了把自家的八亩地全种上西红柿外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
  • 叶国富创业经历及经验(叶国富创业经历及经验教训)

    双十一,又来了。说到底,双十一的本质就是追求性价比,这在2020年似乎更明显。去年年底发布的2020《麦肯锡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受访者在支出方面都表现得更加谨慎。60%的受访者表示,即使自己感觉比较富有,但仍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在北上广等生活成本高昂的大城市,部分消费群体更加精明,追求最高性价比,既要品质过关,又要价格合理。更多研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3日
  • 创新创业经验大家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验与启示)

    网络创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行业,如果你跟不上网络知识更新的速度,那你就会落后。互联网内容如此多,学习更新的教程,才能更好地网络创业。今天智忠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网络创业感想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启发。一、网络创业过程中的问题1、为何要创业《异类》的理论是只有当你刻意去学习,当你不停从自己的安全区跳出来,忍受一种痛苦和煎熬,改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创业经验分享新闻稿(优秀学生经验分享交流会新闻稿)

    比拼创意、燃烧激情,第十六届“九信?益小方杯”大学生创业营销大赛于不久前圆满落下帷幕,但是这场轰轰烈烈的大赛仍旧影响深远,不少参赛同学陆续向大赛组委会发来感想、表达感谢,表示通过这次大赛锻炼了自我、实现了价值,同时还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偏远地区的扶贫助农基地,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而有意义。武汉轻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3日
  • 卖菜创业经验(创业卖菜有失败的吗)

    前段时间,“地摊经济”这个词大火,无论什么地方都能看到关于地摊经济的各种讨论。想起之前看过的一个案例:摆地摊的大妈,利用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做到了年收入25万的惊人成绩。在这分享下她是怎么做到的。集市上摆摊卖菜的大爷大妈随处可见,他们一般的揽客模式就是2种:①打价格战:整个集市上你找不到有比我们家便宜的!有的话他肯定没我家菜新鲜!②套关系话:哎咱俩是老乡,你放心肯定给你便宜!老乡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标牌行业的创业经验

    喷绘写真只是展现设计稿件的一种方式!其实在小广告公司开喷绘机或写真机和设计不太搭边,老板就是要一个开机器的,和工厂开机器压鞋子是一样的,只是你要会点PS和CD。生意好帮人家排排名片、传单、或做个招牌等等,不会系统的去做VI/画册等一些对设计要求高的稿件,最多就是在昵图网、千图网下一个分层图,改改就好了!一般的广告公司做一段时间,如果你有钱买台二手机器(没机器可以找发给同行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
  • 工会创业就业经验交流材料(智慧工会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张雨桐观点农民工自主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可以发挥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帮助更多农民工顺利创业,切实营造农民工创业的良好环境,提高农民工创业积极性。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产业振兴要靠人才和项目。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打造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
  • 农民工就业创业经验汇报(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开展汇报)

    7月21日上午,铜陵市委书记丁纯深入部分企业和市人力资源市场,并主持召开座谈会,调研铜陵市“创业强基”工作推进情况。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我市“十四五”发展“四创两高”思路目标,把创业作为强市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搜寻九零后创业经验

    23854分钟,11859道题,半米高的复习资料、45根黑色签字笔芯全空了……在职警察栾小白在法考经验帖中写道,他用半年时间通过了考试。司法考试改革以来,法考覆盖人群进一步扩大,警察等行政人员也被列入国家鼓励的考证人群。觉晓法考创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大学生回乡创业经验交流会(大学生回乡创业作文素材)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10日讯(记者方炜杭)“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让家乡摆脱贫困!家乡很美,何必远方!”这是宁化县廖鑫伟、廖翠芳等几个90后大学生的创业签名,这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他们返乡创业的原因,也展现了他们内心的坚守及为家乡做贡献的决心。近年来,宁化乡村出现了一些90后大学生,他们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回到家乡当起了直播+电商的创客,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