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研究生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心得(毕业研究生就业创业经验分享会心得体会)

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8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连续5年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连续5届获评“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硕士生报考人数增幅达126%,建立实习实践基地345个……东华大学在“十三五”期间不辱使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研

新增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获批8个“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连续5年国家博士学位论文抽检100%合格,连续5届获评“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硕士生报考人数增幅达126%,建立实习实践基地345个……东华大学在“十三五”期间不辱使命,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研究生教育答卷。

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上,如何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于变局中开新局”,是高等学府也是东华大学必须完成的一道“必答题”。

瞄准前沿 着眼未来 勇攀科研创新高峰

说起纺织学科,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服用、家用等传统纺织品,它已经与高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北斗卫星上,就有来自东华大学研制的“纺织品”——星载天线金属网。

东华大学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长三角和上海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及新兴产业和关键领域需求,以一流学科专业建设为目标,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近年来,学校持续构建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创新学科为“引擎”的学科特色新格局。

在优势特色学科引领下,大批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医用纺织、航天航空、国防军事、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国家重大战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陈惠芳团队攻克碳纤维“卡脖子”技术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陈惠芳研究员带领研究生瞄准碳纤维这一“卡脖子”技术,联合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攻关,突破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填补国内以干喷湿纺工艺为代表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空白,打破国外高性能碳纤维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

2012 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 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这背后离不开东华大学纺织机械“特种部队”。“国家急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要始终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让我们的成果落地!”纺织科技创新中心孙以泽教授激励研究生说。

学科建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加重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这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在工业4.0和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多数分布在交叉学科领域,“学科建设不仅要跟着社会跑,更要领着社会跑”。

2019“时尚上海”秀演现场

自2012年起,东华大学自设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生物材料学、纺织科技史、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6个交叉学科。比如,时尚设计与创新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就融合了设计、管理、工程等学科元素。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科研团队李俊教授表示,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等不同功能的服装,就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

在一代代东华人的接续奋斗中,学校发展到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打通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双通道。纺织科学与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被上海高峰学科鉴定为“率先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7个学科入围ESI世界前1%。

深化改革,精准施策,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东华大学准确把握研究生教育定位,突出“研”字,始终坚持精准施策、分类培养。面向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校以“科教融合”为抓手,实施“精英科学家计划”(以下简称“TRP”)和“国际化创新型人才计划”(以下简称“GTP”)。

其中,“TRP”是让一流导师从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配以充足资源,依托前沿科研项目,进行本硕博贯通式培养,培育本学科顶尖人才。而“GTP”则是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培养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建立长效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

东华大学与康奈尔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近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布2021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获资助名单,东华大学3个项目成功入选。至此,学校已累计获批8项,每年可自行选拔近百名优秀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等国外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学位培养和学术交流。

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突出“产教融合”,以“122”和“三全程”培养模式为抓手,即“一个学生、校内外两位导师、校内外两种经历”的“行业专家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设计,企业项目全程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体系建构,校内外导师全程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

东华大学2016级纺织工程硕士樊吉便是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下的一名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他进入三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实习实践,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制备出具有优异光致变色性能的功能性纺织品,半年累计创收近30万元。他也因此荣获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五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称号。

目前,学校共建成国家、上海、学校和学院四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345个。包括国家示范基地2个、上海市示范基地4个等,校外导师累计已聘请1169人次。近5年来,学校累计有7人获评“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称号,是上海市唯一一所连续五届获此殊荣的高校。

此外,东华大学紧扣“双一流”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主动探索以创新创业竞赛为核心,以科创文化建设为支撑,以第二、第三课堂和第一课堂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上海市实践育人创新基地、上海首个高校众创空间、上海市大学生创客联盟和“尚创汇”东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先后获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立项中,东华大学共有6个项目中标。历年来共有93个项目入选,位居上海市各高校首位。“十三五”期间,学校累计荣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三大赛事国家级奖项28项。

以德立教 培管并举 夯实导师育人基础工程

研究生导师,既是科研的领航者,也是人生的引路人。在东华大学,那些能被学生爱戴敬仰的导师,不仅仅在于他们学富五车、治学严谨,更在于他们教学相长、以德立教、以身作则。

靳向煜团队科研抗疫

去年9月,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靳向煜教授先后荣获“全国纺织行业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新冠疫情爆发伊始,靳老师带领团队青年教师、研究生快速吹响科研抗疫集结号,参与民用口罩国家标准制定,科普科学防疫知识,充分体现出大“疫”在前的科研人、教育者以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用行动为研究生树立榜样。

“教育是培养的过程,不仅是一个出成果的过程,更是一个全面育人的过程”,这是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学院何瑾馨教授的育人理念。执教近40年,何老师培养了100多名研究生,“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

学校以立德树人能力提升为根本目标,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首要内容,构建国家、上海、学校和学院四级导师培训体系。邀请全国工程教指委委员、教育部资深专家、学校优秀导师代表等,为新晋导师解读宏观政策形势、分享研究生指导经验等。同时,学校也积极选派导师参加研究生导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题研讨班、上海市研究生导师培训班等各类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导师育人水平。

东华大学研究生督学组

2012年,为了加强研究生质量监控,在东华大学老教授协会的支持下,第一届“东华大学研究生督学组”成立。9年来,平均年龄达70岁的督学组专家作为“质检员”活跃在研究生教育一线,为学校研究生教风学风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东华大学明确任课教师把中华文化、职业素养、科学伦理的培育和塑造融入研究生课程,并开展课程思政试点项目建设,使思政教育落实到培养全过程。学校通过开设《科学素养概论》课,并提供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在线考试系统、工程伦理在线教学与考核和安全教育在线考试系统等网络平台辅助教学考核,提升教学效果。

与1959年学校开启研究生教育时只有4位导师相比,东华大学现有博士生导师355人,硕士生导师1163人。其中,郁铭芳、周翔、俞建勇、朱美芳、王善元、宋心远、闻力生、陈南梁、王华平9人荣获“改革开放40年纺织行业突出贡献人物”,朱美芳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实现质与量双提升。

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研究生院成立仪式

面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代代东华人砥砺奋进,坚守人民情怀,服务国家需求,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去年年底,学校成立研究生院并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擘画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时代的召唤标定前行的方向,东华大学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为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一流研究生教育而不懈奋斗。

通讯员刘远康 丁明利

照片由学校提供

原创文章,作者:分享大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iliaobaba.com/119.html

(0)
分享大师分享大师
上一篇 2021年9月1日 19:52
下一篇 2021年9月1日 20:36

相关推荐

  • 大女孩子创业经验(女孩子创业开什么店比较好)

    2011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草根歌手任月丽抱着吉他演唱了一首《想家》,她身着白色衬衫,妆容简单,一脸朴素,董卿形容她非常普通,并现场连线了她的老家。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平房里,挤满了任月丽的亲戚,院子里还放起了烟花。在争分夺秒的春晚,给了任月丽五分钟的时间,包括采访和吉他独唱,这是很多歌手做梦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
  • 适合男生初始创业还有什么

    初创企业的成功之路 当一个男生决定创业时,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可能会很多,他需要考虑如何获得资金,如何获得市场,如何获得客户,如何管理团队,如何建立品牌等等。这些都是初创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男生想…

    创业经验 2023年4月5日
  • 60万创业经验(60万怎么创业)

    谁能想到,有个60岁教师退休后创业,竟然闯入中国食品饮料百强,年营收超50亿,他就是桃李面包创始人吴志刚,一分钟带你了解它的商业秘籍。桃李面包之所以能成为面包大王,关键在于3大绝招。第一,产品主打短保面包。市面上大都是7到30天以上保质期的中长保面包,而7天内保质期的新鲜面包变成了市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3日
  • 获取创业经验(无经验创业好项目)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创业是一件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如果你有赌博的心理,你会输得很惨。即使你靠运气赚钱,你也会靠实力把钱又还回去。什么是普通人呢?没有丰富的人脉、口才和非凡的能力,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庞大的资源,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它是人群中最常见的存在。可能是单位的普通上班族,也可能是个体工商户的普通小老板。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判断是很重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成功人士创业经验(创业成功人士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阿里、腾讯、京东旗下可以造出很多上市公司,而普通人想要造一个都很难呢?原因只有1个,这些巨头公司在做从1-N的事情,而我们大多数人是在做从0-1的事情。当别人已经有成功的模式时,只需要复制粘贴就行了,而普通人还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成功模式。如果说现在就有一个适合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成功模式,你要不要了解一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5日
  • 如何开微店?微店注册开店流程实战图文

    如何开微店?谈起微店,它似乎已经在电商“江湖”中沉寂很久了,一定有不少人觉得微店已经没落,毕竟身边都没有人在用微店。但果真如此吗?在过去几年中,微店不断尝试新业务,团购、外卖、培训、分销等,今年微店还正…

    2022年12月19日
  • 一万元小型加工厂项目

    夫妻俩不想打工,做这4个小型加工生意,年赚30万,在农村干最划算!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创业,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农村地区,由于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一…

    创业经验 2024年3月15日
  • 跨界创业经验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分享心得体会)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技术“大咖”、清华博士、阿里云最有价值专家、五彩传媒创始人……纵然有多个光鲜的头衔,陈旸最喜欢的定位还是“连续创业者”。这位“连续创业者”不简单,10岁开始学习编程、在清华大学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两次获得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铜奖。按照常人的眼光,他或许应该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直至成为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然而,他却不走寻常路,9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
  • 乡村妇女创业经验(乡村妇女就业创业宣传知识)

    视频加载中...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李文洁于文豪东营报道几台机器轰鸣,流水的大拉皮、土豆粉快速塑封成品,车间身穿防护工装的工人紧张地打包订单产品……在河口区孤岛镇西韩村,这间规模不大的企业工厂远近闻名。“因为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韩村人,父老乡亲就是我最亲的人”“我干过很多份工作,选择创建鲁旭食品加工厂也是经过认真考察才做的决定。”1991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3日
  • 义乌创业经验(在义乌创业失败的多吗)

    我今天讲一下,我在义乌如何这个摆地摊创业,或者是说。投机倒把,搞空手套白狼游戏,以下这几点其实非常简单,来简单聊聊一下。。如果你来义乌打工只是打工,OK,你只要知道人才市场在哪里,新科路在哪里,龙回枢纽在哪里,后宅劳务市场,人力资源部,恒信人才网,千里马,597,还有义乌人才网这几个东西在哪里,那么你就可以来打工了。如果

    创业经验 2021年9月4日